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五百公斤,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
本报记者 朱 隽
2025年09月17日08:46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222
点击播报本文,约
![]() |
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 |
9月16日,国务院新闻办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,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,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,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,今年秋粮长势正常偏好
“再有不到20天,北方秋粮将开始大面积收获。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,长势正常偏好,夺取秋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。”韩俊说,要全力以赴把田间管理抓好,把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抓到位,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.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。
2024年,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.4万亿斤,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,做到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韩俊分析,这一成就的取得,得益于认真实施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坚持产量产能、生产生态、增产增收一起抓,特别是强化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,育成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,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、节水抗病小麦、机收籽粒玉米、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,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%,做到“中国粮”主要用“中国种”。
提单产——启动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今年在702个县实施。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“四良”深度融合,集成推广合理密植、精量播种、一喷多促、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技术模式。去年全国粮食亩产394.7公斤,比“十三五”末提高12.5公斤,单产提升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超过80%。
优结构——适应市场需求变化,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。2024年,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,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;油料作物产量3978.7万吨,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。
更多样——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,果菜茶、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,种类多样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·木盖提介绍:“在食物开发来源途径不断拓展的同时,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。”
更安全——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,以最严格的标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。“‘十四五’期间,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.5%以上。绿色、有机、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8.6万个,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日常餐桌。”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说。
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更加成熟完备
“十四五”时期,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,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完备。
稳住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,健全补贴、价格、保险“三位一体”支持政策体系,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稻谷补贴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,连续5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,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全面实施。
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、公共服务便利度,国家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,自来水普及率达94%,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%。2199个县(市、区)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95%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。累计建设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过14万个、农村敬老院超过1.6万家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,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,先后在安徽、湖南等7个省份启动整省试点,其他省份组织整县、整乡镇试点,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、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。“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权益,我们始终强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,明确要求不能通过下指标、定任务或者搞考核来强制推动土地流转;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、宅基地,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;农民可以依法将合法拥有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。”韩俊表示。
帮扶政策“工具箱”不断丰富,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
“设立5年过渡期,就是要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住、拓展好。”韩俊说,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,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,脱贫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,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得到了巩固和拓展。
帮扶政策“工具箱”不断丰富。“脱贫户及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,在‘工具箱’里,平均都得到3至5项支持。我们完善产业奖补、就业扶持、医保补贴等措施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。”韩俊介绍,已累计识别帮扶60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。
过渡期内,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以及3.5万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,加强倾斜支持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505亿元,助力脱贫地区的交通、水利、教育、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,发展后劲持续增强。
韩俊表示,下一步,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,持续抓好常态化帮扶,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保障相结合,长久、永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。
记者手记
“三农”压舱石,稳!
“三农”稳,天下安。五谷丰登,穰穰满家,是幸福生活的底气,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。14130亿斤的粮食总产量,500公斤的人均粮食占有量,超2亿吨的设施蔬菜年产量,连续36年居全球第一的水产品总产量……“中国饭碗”装得更满、端得更稳、成色更足,为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信心、添底气。
农业是近2亿人就业的产业,农村是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。“苹果村”“木耳乡”“黄花镇”,富民产业蓬勃发展,水电路气房信等条件明显改善,“村字号”文体活动精彩纷呈……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、公共服务便利度、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升,亿万农民释放出巨大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。
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农民收入较快增长,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.56∶1降到2024年的2.34∶1。这背后是强农富农、为农惠农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惠及面越来越广,供给体系越来越成熟完备。
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,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,千方百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强基础、补短板、攻难题、提质效,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,前景将更加光明,“三农”压舱石的作用将更加稳固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9月17日 02 版)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